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牡丹榴弹炮!_我的科学时代
母卡小说网 > 我的科学时代 > 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牡丹榴弹炮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八十九章 红牡丹榴弹炮!

  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制造成本仅有一千五大洋,这个成本几乎是民国兵工厂无法想象的,就拿来料加工的太原兵工厂举例,光是一门105毫米山炮制造成本就高达上万大洋以上,其中进口的德国克虏伯火炮身管,就占到制造成本的60%。

  然而,即便是五千大洋的成本,也没人嫌贵。

  因为,这是正儿八经的105毫米榴弹炮。

  南京方面1933年购买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,采购价格为单门1.6万美元,每发75毫米炮弹20美元,而来源于莱茵金属公司控股的苏罗通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,附带发炮弹,采购价高达88.6万英镑,折合每门炮超过3万英镑。

  一个美元,一个英镑,动辄上万起步,而自家105毫米重型榴弹炮单门一千五大洋……

  这就是差距。

  余华笑了笑,话锋一转,说道:“这是掌握基础工业的优势,红牡丹榴弹炮本质上是工业品,随着产量越来越高,通过改良工艺和工人熟练度提升,其制造成本会越来越低,另外,如果根据地转为战时生产体制的话,一门炮的制造成本仅等于工人全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粮食数量,我们有足够的资源。”

  工业化的优势。

  李先生听闻,轻轻点头,他当然听懂了余华最后一句话的意思,整个人取出一根香烟,擦燃火柴,点上,抽了一口,缓缓吐出青色烟雾,他在思考着关于工业化的事情。

  工业化的优势非常明显,和平时期可以为国民供应物美价廉的工业品,发展经济,战争时期则迅速进入战时生产状态,以极其低廉的成本生产各类武器装备及弹药。

  战时生产状态打的不是钱,而是资源。

  而根据地有什么资源呢?

  神木的煤矿和铁矿,榆林的粮食,延边和玉门的石油,靖边的铜矿,延城的石灰,铁矿,煤炭,临汾的优质铁矿……

  李先生抽了口烟,他理了理思绪,发现一个问题,那就是根据地看似地处偏远山区,但下辖区域或者影响区域内,竟然矿产资源丰富,完全可以支撑根据地工业化的前中期发展。

  如果全部消化掉这些资源,那么武器装备及弹药的产量将是一个极其恐怖的天文数字,而有了巨量的自产武器装备及弹药,部队的发展将再无限制,而部队扩张发展,则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反哺根据地工业。

  这是一个不断往复的正循环体系。

  接着,他似乎想到了什么,目光投向看似年轻却已有些沧桑的余华,根据地如今的一切,全是因为身前的少年和庄教授等人。

  “余同学,我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……谢谢你们。”李先生再次出声道谢。

  余华摇头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,先生,学医救不了中华,搞文学救不了中华,但工业可以拯救中华,这是教授和一众同学,以及我的想法,希望您支持。”

  此话犹如一粒种子,落在了李先生的心头。

  “我们会坚定不移的支持你们。”李先生会意点头,给出承诺,

  车间大门外,临近正午的阳光洒了下来,斜着照进车间内部,带来希望。

  李先生走了,带着关于日后发展工业化的问题离开机械制造厂,身影渐行渐远。

  “如果根据地的工业化发展进程,能从现在一直稳定维持到抗战结束不被打断,那么未来大有可为……希望如此。”余华心中默默念着。

  中华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‘一五’,背景是朝鲜战争结束获得苏联援助的156个工业项目,由此拉开中华工业化发展的序幕,至此建立基础且完整的全工业体系,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。

  工业兴国,这是唯一且必然的道路。

  但是,如果能将中华工业化进程的起始时间提前到1937年,那么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。

  眼下根据地工业尚且弱小,处在萌芽状态,需要小心照顾和一定时间进行发育,若是将根据地工业这个成果培育长大,未来必然会获得千万倍的回报。

  余华希望根据地工业发展进程不被打断,但这只是主观上的希望,毕竟,眼下还是战争年代,既有明枪,亦有暗箭。

  不远处,经过首次淬火的炮管坯件,小心送入专属回火炉之中,进行回火工艺处理。

  回火与淬火不分家,作为重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,经过回火处理的钢件,硬度有所下降,内部应力消失,整体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,力学性能达到平衡状态。

  为了获得不同属性的材料和金相结构,回火通常分为高温回火,中文回火和低温回火,而整根炮管坯件需要进行维持二十四小时的高温回火处理,消除内部应力进行粗车加工,再进行二次液氮和三次液氮淬火处理,以此得到预计比例的马氏体金相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。

  ……

  时间悄然进入十月份,国内战争态势有所变动,南北战场均进入白热化状态。

  北方战场,按照历史本该于十月一日失守的平型关战场已然掌握在晋绥军手中,但前线守军伤亡惨重,防御阵线岌岌可危。

  板垣征四郎为了弥补之前一二九师造成的损失,调集重兵再度进攻平型关,第五师团主力和东条英机增援的部队,外加陆航轰炸机,战争烈度极高,团城口、西跑池地区相继失守,战线已经抵达平型关主关地区,战争态势对于己方守军而言极为不利,阎老西感觉内长城防线即将失守,连夜坐飞机离开前线,返回太原。

  十月三日,比原定历史多坚守了两天的内长城防线守军,随着日军筱原诚一郎指挥的十五混成旅团攻占茹越口,内长城防线出现巨大漏洞,整条防线陷入崩溃状态,前方的平型关守军和雁门关守军为了避免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,不得不舍弃内长城防线,迅速向忻口地区撤离。

  忻口战役开始酝酿。

  南方战场,淞沪会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,中日双方部队为了一街一角展开激烈厮杀,战斗烈度达到空前的高度,当前阶段国民革命军已经失去之前的优势,转攻为守,而日军逐渐获得增援部队,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,将战场态势变为转守为攻。

  整个淞沪战场骤然间变成了一个绞肉机,国民革命军伤亡愈发严重,基本每天就要损失一个标准步兵团的兵力,战场态势逐渐不利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imuka.org。母卡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imuk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